简介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5-2026学年新七年级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21分)
1.古诗文默写。(10分,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
(1)终日不成章,____________。 (《迢迢牵牛星》)
(2)____________,快走踏清秋。(李贺<马诗》)
(3)春色满园关不住,____________。(叶绍翁《游园不值》)
(4)若有人知春去处,____________。 (黄庭坚《清平乐》)
(5)____________,但爱鲈鱼美。(范仲淹《江上渔者》)
(6)虽与之俱学,____________。为是____________?曰:非然也。作者认为造成结果不同的原因不是智力的差异而是____________的不同。只有____________,才能____________。文中作者是用____________来说明这个观点的。(《孟子·告子上·学弈》)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相关题目。
我们何曾chì luǒ luǒ( )地来?看,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不畏xī shēng( ),奋勇直前。听,“神舟十五号”成功发射的喜讯,传遍大江南北,在pì jìng( )的地方都会为一代代前仆后继的科研人员献上最热烈的掌声。那么,身处新时代的我们,怎可肆意pái huái( ),虚度光阴呢?同学们,让我们xié手起来,共创美好未来。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3.小清想知道“xié手起来”的“xié”是哪个字,根据字典中“xié”的意思,他应该选( )(2分)
选项/生字 | A.协 | B.谐 | C.携 | D.挟 |
字典中的解释 | ①调和;和谐。②共同。③协助。 | ①和谐。②(事情)商量好;办妥。 | 拉着手。 | 用胳膊夹着。 |
班级将举办一次以“爱国”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你按照活动步骤积极参与,完成任务。
【任务一】确定演讲题目
4.下列演讲题目与本次主题不大一致的是( )(2分)
A.爱国是民族的灵魂 B.我爱我的家乡
C.祖国在我心中 D.我和我的祖国
【任务二】搜集演讲材料
5.如果选择“吾辈当自强”作为演讲题目,下列素材不合适的是( )(2分)
A.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B.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
C.贝多芬顽强对抗失聪 D.刘胡兰英勇就义
【任务三】撰写演讲稿
6.演讲开头的方法有很多,如开门见山、提出问题、引用故事等,请用简洁的语言为你的演讲写个开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49分)
(一)文言文阅读。(18分)
两小儿辩日
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②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③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④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⑤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⑥孔子不能决也。
⑦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曹冲称象
⑧曹冲生五六岁智意①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②巨象,太祖③欲知其斤重,访④之群下⑤,咸莫能出其理⑥。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⑦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⑧。
【注释】①智意:智慧。②致:送来。③太祖:曹操,即曹冲之父。④访:询问。⑤群下:手下群臣。⑥理:办法,道理。⑦校:通“较”,比较。⑧施行焉:按这个办法实行。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___________ (2)及其日中如探汤:____________
(3)太祖欲知其斤重:____________ (4)太祖悦:____________
8.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画2处)。(3分)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9.根据《曹冲称象》,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4分)
10.《古人谈读书》中,能体现“孔子不能决也”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3分)
11.读完这两篇文言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4分)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0分)
材料一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人类通往更远深空的中转站。古人望月,想象出嫦娥奔月的故事,描摹出清寂幽美的广寒宫。今人探月,则是要在月球修建真实的“月宫”,把它建成人类开展深空探测的前沿基地。未来,航天器从这里起航,就能飞向更遥远的星空。
(摘编自《经济日报》2023年10月8日)
材料二
嫦娥五号完成了我国首个无人月球采样返回任务,是当时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嫦娥五号带回1731克月球样品,是世界单次采样量最大的无人月球采样任务。该任务是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的生动实践,为后续的无人月球科研站、载人登月等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3年11月20日)
材料三
月球上地理实体命名,与其探测成果、科研水平、国际贡献相关。具备原始探测数据是取得月球地理实体命名权的基本条件。
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勘探过的周边方圆77米区域命名为“广寒宫”,让中国神话故事中的“嫦娥”和“玉兔”在“广寒宫”相聚,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目前月球上以中国元素命名的地名共35个,大多以中国古代科学家和神话传说人物命名的地理实体命名。
这些独具中国韵味的元素,以月球地理实体命名的形式,标记着月球上的山脉、盆地、环形坑等,见证着中国探月的脚步,也展现着中国文化的浪漫。可以想见,不远的未来,月球上中国元素的名字将越来越多。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3年9月30日)
材料四
探月精神激起了中华民族“合作共赢”的协作精神。探月工程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中国探月工程愿意同世界各国在遥感和通信卫星、空间资源应用、航天基础设施等领域展开国际合作,走出一条合作共赢探索太空、和平利用太空的中国道路,推动航天技术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4年5月27日)
1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中的“月宫”指的是建成人类开展深空探测的前沿基地,不是传说故事中的广寒宫。
B.嫦娥五号完成了中国首个无人月球采样返回任务,是当时中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
C.月球上地理实体命名,与其探测成果、科研水平、国际贡献相关。取得月球地理实体命名权的主要条件是具备原始探测数据。
D.月球上中国元素的名字将越来越多,会见证着中国探月的脚步,也会展现着中国文化的浪漫。
13.下面语段放在哪则材料中比较合适?请结合文意说明理由。(3分)
2021年,中国国家航天局和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联合启动了国际月球科研站项目,邀请所有感兴趣的国际伙伴,共同推动人类航天科技发展和经济社会进步。
14.结合以上四则材料,谈谈我国探月工程的重要性。(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5分)
木棉花开
①漫步在羊城街道上,阵阵细雨过后,青砖路上积起–个个深深浅浅的水洼,倒映着木棉枝头的一片火红,好似吹不散的云霞。
②鸟儿清脆悦耳的歌声此起彼伏,在树梢飞扬。蓝天如洗,大地披绿,一切都美得令人沉醉……驻足、凝望,她的思绪和这美景融在了一起。俯身拾起几朵火红的木棉花,回到家轻轻放在姥爷的军功章旁,那些过往的片段,就像春日和煦的暖阳,又一次温暖着她的心扉……
③记忆中,瘦高个,一口乡音的姥爷,会牵起她的小手,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虔诚地来到烈士陵园。姥爷在一块块冰冷的墓碑前摆上烟和酒,对着墓碑念叨:“老首长,老战友,我来看你们了……”
④轻轻抚摸着墓碑上的一个个名字,仿佛翻阅青春岁月的日历。有风吹过,犹如低沉的哀乐,时光似乎又回到了那个火热的年代,姥爷喃喃低语,声音哽咽。
⑤年幼的她内心充满了好奇:姥爷,您这是怎么了,这些人都是谁?为什么这里看到的花大都是白色的呢……
⑥雨后柔和的阳光,斜照在苍松翠柏的枝叶上,周围的–切都是那么安静肃穆。不知过了多久,她蓦然抬头看到,姥爷饱经沧桑的脸上早已热泪长流。
⑦“这里是老战友们永远的家。”良久,姥爷缓缓地抱起她,宽厚的胸膛像一座山,“跟姥爷一起战斗,最后牺牲的战友们都在这里,他们都是英雄……”
⑧“英雄……”从记事起,姥爷和姥姥就经常给她讲述他们年轻时的故事,她总能在其中听到这个词。
⑨在家中小院的葡萄架下,姥姥又讲起了故事。她趴在姥姥的膝盖上,听得津津有味。
⑩“你姥爷参军早,打鬼子的时候,还是个英俊的后生。”姥姥说起这些的时候,总是那么自豪。她清楚记得,姥姥有一个用层层手绢包裹的:“宝贝”,里面是一摞泛黄的老照片。
⑪“你看,这是我们年轻时穿军装的样子,胸前戴的是军功章。”姥姥用手指着照片,笑容舒展,熨平了脸上道道皱纹。
⑫她瞪大眼睛,仔细地看。照片上,年轻的姥爷和姥姥英姿勃发,神采奕奕,就像此刻的阳光,看得人心里暖暖的。
⑬那熠熠生辉的军功章,她认得,那是姥爷和姥姥永远的珍藏。她清楚地记得,姥爷总是把它们整整齐齐地别在一块大红布上,再放进一个铁皮盒子里,谁也不能轻易动。
⑭日历似姥姥手中的照片,一张张翻过。花开花落间,她也长大了。
⑮学生时代,在《致橡树》这首诗中,她第一次“邂逅”了木棉-“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⑯再回首,她慢慢明白了姥爷和姥姥年轻时的故事,也渐渐明白那群穿军装的人,是多么令人敬佩——他们就像那木棉一样,独立、坚强、热情,深深扎根部队这片沃土,用付出和热爱,用青春与生命,守护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⑰而与文字一起刻进她记忆深处的,是姥爷全身上下的伤疤。她第一次看到那一幕时,那种震惊到热泪盈眶的感觉,胜过千言万语的表达。
⑱后来,身板一直很好、由“特殊材料制成”的姥爷去世了。她想,姥爷一定是想他们了,去和他日夜思念的老战友们“团聚”了……
⑲那天,她和姥姥在葡萄架下坐了很久,直到夕阳西下,晚霞给绿色的葡萄叶染上了一层淡淡的橘红。
⑳泛黄的照片、封皮斑驳的党章、陈旧的军毯、生锈的怀表、几枚弹壳、老旧的军用文件包,还有那个熟悉的铁皮盒子……每每看到这些,她总觉得,姥爷还在,从未离开……
㉑那年,她大学毕业,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没有一丝犹豫,她循着姥爷的足迹,走进了火热的军营。
㉒在从军后的日子里,她渐渐体会到,英雄,正如她最爱的木棉树——红花向阳而开,树干高大挺直,就像是英雄的满腔热血和铮铮铁骨。
㉓她耳边,又一次回响起姥爷掷地有声的话语:“当兵不怕死,怕死不当兵!”是啊,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放弃安逸舒适的生活,甘愿为祖国、为人民付出一切乃至生命,还有什么能比这种情怀更高尚、更伟大的呢?
㉔又到了木棉花开的日子。看着眼前火红的一片,她不由得想起那些往事——那块别着军功章的大红布,那缕铺在葡萄叶上的晚霞……
㉕无论白天黑夜,还是枝头地上,这耀眼的火红木棉花,是如此的热烈醒目。
㉖哦,木棉花,英雄花。她终于明白,木棉花又被称为“英雄花”的缘故。
㉗英雄虽已去,精神永不朽。
(有删改)
15.阅读上面文章,根据提示补全下面表格横线处。(4分)
情节 | “她”的心理 |
随姥爷在烈士陵园祭奠英雄 | (1) |
(2) | 温暖 |
(3) | 震惊到热泪盈眶 |
大学毕业,走进火热的军营 | (4) |
16.说说你对姥爷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4分)
17.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姥姥用手指着照片,笑容舒展,熨平了脸上道道皱纹。
18.文章写的是姥爷和姥姥的英雄事迹,为什么要以“她”的视角讲述?请分析这一叙述视觉的好处。(4分)
…………
参考答案
1.泣涕零如雨 何当金络脑 一枝红杏出墙来 唤取归来同住 江上往来人 弗若之矣 其智弗若与 学习态度 专心致志 有所成就 对比手法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文言文知识及主旨的理解。
(1)书写时注意“涕”的正确写法。
(2)书写时注意“络”的正确写法。
(3)书写时注意“墙”的正确写法。
(4)书写时注意“唤”的正确写法。
(5)书写时注意“往”的正确写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