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古诗文阅读-2022年小升初语文易错题专项练习-乐学教程网
专题07古诗文阅读-2022年小升初语文易错题专项练习
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3
限时特惠
20
付费资源
已售 219

专题07古诗文阅读-2022年小升初语文易错题专项练习

简介

专题07古诗文阅读-2022年小升初语文易错题专项练习

资料来自专辑:2022年小升初语文易错题专项练习(江苏)

小升初语文易错题专项练习古诗文阅读

姓名: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

一、经典分析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来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走___________                   因___________

释___________                   冀___________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限两处)

因 释 其 耒 而 守 株

3.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你从中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跑    于是,就    放,放下    希望

2.因/释其耒/而守株

3.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撞断了脖子死了。

农民看到了,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4.他总是想不劳而获,为了得到兔子田也不种了,整天就守在树桩旁。
世上没有不劳而获,只有努力才能有好结果。

【错解分析】1.因,大多数同学误译成因为;释,一部分同学误以为解释。故失分。

一部分同学是读题马虎,没看到限两处,多划或少划,故失分。

折颈应是撞断了脖子,部分同学翻译成折断脖子,故失分。

明白了什么道理部分同学只能答出不要不劳而获,打不出应怎么做,故失分。

【解析】

译文: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撞断了脖子死了,农民看到了,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走:跑;因:于是,就;释:放下;冀:希望。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仔细分析各个选项,得出答案即可。

本句划分为:因/释其耒/而守株

3.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走:跑;触株:撞到树桩。句意: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撞断了脖子死了。

(2)因:于是,就;释:放下;耒:一种农具;冀:希望;复:又,再;得:得到。句意: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掌握。根据译文可知农夫会被宋国人笑话是因为他总是想不劳而获,为了得到兔子田也不种了,整天就守在树桩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想着不劳而获,要想有幸福美满的生活应该要付出自己的努力去奋斗。

读词,并回答问题。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5.这首词是(______)代词人(______)写的,词牌是(______),题目是(______)。

6.用“      ”画出描写江南景色的句子,用“﹏﹏﹏”画出最能表现童趣的句子。

【答案】5.    宋    辛弃疾    清平乐    村居

6.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错解分析】5.大多数同学把朝代写成唐,词牌和题目写反,故失分。

6.最能表现童趣的句子大多数误认为是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解析】

5.考查了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清平乐 村居》这首词是宋代辛弃疾写的。“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

6.考查了句子意思的理解。

《清平乐·村居》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词作。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译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诗句描写江南景色。

结合诗词内容可知,“溪头卧剥莲蓬”表现了小儿的童趣。

二、巩固练习

阅读与理解。

论语(节选)

曾子曰:“吾日三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选自《论语·学而》

(注释)①曾子: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名参(shēn),字子舆,以孝出名。②三:泛指多次。③省(xǐng):自我检查、反省。

——摘自《漫画图解论语》

1.读短文,完成填空。

(1)短文写了_________(人物)的故事,选自《_____________》。

(2)“吾日三省吾身”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一选。(填序号)

(1)看图想一想,“为人谋而不忠乎”中“谋”和“忠”的意思分别是什么?(_____)

A.做事、谋划。尽心竭力   B.计谋。忠心耿耿

(2)看图猜一猜,“传不习乎?”的意思是(_____)

A.同朋友交往做到诚实守信了吗?

B.老师传授的知识,我用心温习了吗?

(3)曾子是从哪些方面来“三省吾身”的呢?(_____)

A.与人交往、学习知识、反省的次数。

B.帮人做事、同朋友交往、对待知识。

3.在图中找出表示“为人谋而不忠乎”意思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与理解。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4.在横线处补全课文。

5.用自己的话写写下面句子的意思。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两篇短文中塑造的车胤和李白这两个人物有什么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古文阅读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释)①依附:依傍附从,这里指搭船。②辄:音zhé,立即。③难:感到为难。④疑:犹豫。⑤邪:音yé,相当于“呢”。⑥携拯:携带救助。

7.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1)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____)

A.一起   B.同时   C.都

(2)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____)

A.他们   B.的   C.到

8.对的打“√”,错的打“×”。

(1)“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这句话的朗读停顿是标对的。(____)

(2)“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意思是: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表示为难。(____)

9.按要求用原文语句回答。

王朗让人搭船的原因是__________,王朗想抛弃“所携人”的原因是__________,华歆认为不该抛弃“所携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如果用一句格言诠释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最合适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C.言必信,行必果。

读诗歌,回答问题。

从军行(之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1.请翻译整首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______。

阅读理解。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3.联系上下诗句,推测下面字的意思。

闲:____________            厌:____________

14.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前两句诗的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这学期我们也积累了不少有关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的名言,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两句写在下面的书签上吧。要注意书写规则哟。

课内阅读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是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6.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教:________             度:_________

17.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著名边塞诗人____,字_____,被后人誉为“________。”2

18.这首诗中写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人由月夜边塞联想到秦汉时代曾经取得抗击匈奴侵扰的胜利。

B.表现当时领兵主将要发扬李广的精神,表达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战斗决心。

C.不仅反映了远离家乡的士兵为抵御外辱而长期戍边“万里长征”的艰苦生活,而且表达了消除边患,使人民过上和平生活的强烈愿望。

阅读诗歌, 回答问题。

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20.解释词语。

(1)直待:_________(2)凌云:_________

21.说说诗句的意思。

(1)自小刺头深草里。_______________

(2)时人不识凌云木。_________________

22.这首小诗中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什么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本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

24.请写出两首托物言志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曾子    论语·学而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2.A    B    B

3.为别人做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

【分析】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

1.考查了文学常识及句子意思的理解。从“曾子曰”可以看出这是论语中关于曾子的故事。从文言文左下角可以看出选自《论语·学而》。

“吾日三省吾身”的意思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

专题07古诗文阅读-2022年小升初语文易错题专项练习下载: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441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