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2025-2026学年新七年级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开学伊始,为了帮助新生更好的适应初中生活,学校举行了一些列的活动,请同学们积极参与活动,完成任务。
【活动一 阅读感悟】
开学第一课,同学们都纷纷发言,分享自己在假期的阅读感悟,小语撰写了下面一段话,请你帮助他审核文章,完成任务。
同学们,阅读是一场精神盛宴。读 ① 《春》,你如同走进了五彩缤纷的春日风光中,那里有对春天的思盼和赞颂,也有对未来的向往与渴盼;读老舍《济南的冬天》,也许能体悟,人内心有了着落,即便是冬天也会感到温晴;读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你也许会明白,人不能只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否则往往会忽略亲人因你而樵瘁的面庞;读于漪《往事依依》,仿佛聆听一位长者娓娓而谈,徜徉在年少往事的美好回忆中;读蒲松龄文言小说集《 ② 》中的《狼》一文,你一定会感慨正义必将战胜邪思……
同学们,尽管开卷有益,但是阅读也要注意方法。首先,阅读要选好书,书市的书籍鱼龙混杂,选书的时候要精挑细选。其次,读书要读完整, ( )精心选择了适合的书籍,( )要坚持读完,不要见异思迁,半途而废。第三,读书要学会边读边思考,好文章,尤其要细细品味,不求甚解。
同学们,加入我们的行列,抽出时间,捧起一本书吧!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着落”表示“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着”应读作zháo;
B.“樵瘁”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樵瘁”一词书写正确;
C.“徜徉”,安闲自在地步行,应该读作cháng yáng。
D.开卷有益、精挑细选、见异思迁、不求甚解,这四个成语的使用都是正确的。
2.画波浪线的句子上应填写的关联词语是( )(2分)
A.因为……所以…… B.一旦…… 就…… C.只有……才…… D.即使…… 也……
3.在文段中的横线处补写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①朱自清 ②《世说新语》
B.①郑振铎 ②《西游记》
C.①陈忠实 ②《吕氏春秋》
D.①朱自清 ②《聊斋志异》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这样一来,本来一本较薄的书,由于增加了不少内容,就变得“较厚”了。
②除此之外,我们还需分析归纳,抓住本质,把握整体,做到融会贯通,这就是“由厚到薄”的过程。
③首先,读书要“由薄到厚”,扎扎实实把每个概念、定理追根求源、彻底弄清楚。
④由此可见,只有我们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真正提高效率。
⑤青年人若要提高阅读能力,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A.⑤③②①④ B.⑤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⑤ D.③①②④⑤
【活动二 读书交流】
5.在班级读书交流会上,同学们纷纷发言,其中一个讨论主题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和唐僧师徒4人,你更喜欢谁,请谈谈你的理由。(4分)
【活动三 主题班会】
6.主题班会上,班主任布置了各种活动,来锻炼提升大家的能力。请你根据语境,完成下列情景任务。
(1)周一升旗仪式,小语将以“青春”为话题作演讲,请根据上下文进行仿写,完成演讲稿的结束语。(4分)
青春如诗,我们需要用最坚实的行动去绘制最美丽的诗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日放歌须奋发,青春作伴筑梦想。少年们,有你们的墨宝,有你们的佳文,我们的青春自会有我们的传奇!
(2)小语喜欢做家务,但小语妈妈以初中时间紧张为由,不让孩子参与。请对下文劝说内容进行排序,让小语妈妈明白孩子参与劳动的意义。(2分)
《朱子家训》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可见,古人讲究从细节培养生活自理的劳动习惯,从而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基本健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然而,这却剥夺了孩子一个非常重要的全面“学以成人”的机会。
②现在有的家长却不让孩子做家务或参加其他劳动,习惯大包大揽,目的是让孩子多点时间读书学习。
③我们必须谨记:尽管人类文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④家长这样的做法,并不一定能帮助孩子提升学业成绩,反而可能会让孩子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
(3)开学初,小语想竞选班长,但优秀的同学很多,小语担心自己落选,有些犹豫,如果你是他的好朋友,你将怎样鼓励他参加竞选。请引用一则名言进行鼓励。(3分)
【活动四 诗歌接龙】
7.请同学们根据假期的预习,完成下面的诗歌接龙。(7分)
(1)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4)__________,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其一)〕
(5)__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6)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用我们学过的《〈论语〉十二章》中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
二、阅读与鉴赏(42分)
(一)阅读两首诗歌,完成第8—9题。(6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8.请你根据文意,选择正确的一项( )(2分)
A.《赠汪伦》中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如约前往的送别场面,写出李白和汪伦同是不拘礼俗、快乐自由的人。
B.以“杨花”“子规”起笔,点明此时为初春,体现出游子春天已来,但仍漂泊在外、孤独无依的处境和内心的凄苦。
C.以上两首诗歌作于李白青年漫游时期,此时的李白无法体会晚年所做“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时所蕴含的愉悦。
D.李白不仅送别了王昌龄,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送别了孟浩然,二者都饱含诗人对好友前行的担忧、不舍和牵挂。
9.在春天的一堂美术课上,美术老师让大家结合“杨花落尽子规啼”的意境给这幅图进行画面着色。有人认为应该着冷色调,有人认为着暖色调,你如何看?结合诗歌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4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第10-14题。(13分)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诫子书》)
【乙】
尔等①读书,须求识字。或曰:“焉有读书不识字者?”余曰:“读一孝字便要尽事亲之道读一弟②字便要尽从兄之道。自入塾时,莫不识此字,谁能自家身上一一体贴,求实致于行乎?童而习之,白首不悟,读书破万卷,只谓之不识字。”
(选自《孝友堂家训》,有删改)
【注】①尔等:你们,这里指子侄辈的人。②弟:同“悌”,弟弟尊敬兄长。
10.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夫君子之行”中的“行”是“德行、品行”的意思,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二章》)中的“行”意思不同。
B.“意与日去”中的“去”是“丧失”的意思,与“待君久不至,已去”(《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去”意思不同。
C.“或”有“有人”“也许,或者”“又”等义项,根据语境推测,“或曰”中的“或”是“有人”的意思。
D.“习”有“学习”“熟悉,通晓”“习惯”“习性”等义项,根据语境推测,“童而习之”中的“习”是“习性”的意思。
11.【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读一孝字/便要尽事亲之道/读一弟字/便要尽从兄之道
B.读一孝字便要/尽事亲之道/读一弟字便要/尽从兄之道
C.读一孝字便要尽事/亲之道/读一弟字便要尽从/兄之道
D.读一孝字便要尽事亲之道/读一弟字便要尽从兄之道
12.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13.如何理解【甲】文中的“静”?请简要分析。(3分)
14.小语对两篇家书中的教子内容进行了比较探究,请你补全下面的表格。(4分)
(三)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15-18题。(11分)
材料一:
①美国《大西洋月刊》刊登的一项研究表明,健康营养的午餐对学生成绩的提高大有裨益。
②15岁的鲍尔是加利福尼亚州某中学二年级的学生,她认为健康午餐会提高成绩。鲍尔说:“我们吃了健康的食物时,精力会更加旺盛。吃得更健康,人也会感觉更快乐,不那么暴躁。如果吃得不健康,我们就会感到压力,这会影响到考试成绩。”
③纽约大学的教授肖恩说:“学生饮食规律、健康,可以减少身体疲劳,且在课堂上精力更集中,听课效果更好。”他认为健康午餐的效果有时是立竿见影的,如果学校在考试当天提供健康午餐,学生成绩会更好。
(选自《新民晚报》,有删改)
材料二:
①记者在午餐时间随机对某小学三个班级的学生做了一次小调查。虽然孩子们普遍认可学校午餐的口味,但纷纷表示最喜欢吃的是油炸、浓油赤酱食品以及西式快餐。学校校长说:“孩子爱吃不代表营养健康。营养午餐要吃饱早就不是问题,可是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营养午餐也变得越来越‘众口难调’。”
②从营养角度来说,学生吃多了油炸食品会导致消化不良或者肥胖问题,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给学生的食物中,像咸鱼、腊肠等食品应尽量避免,而且,每天提供的豆制品和含钙食物要有一定的数量。学生营养餐由于受成本限制,提供的食品不一定贵,但应该新鲜、多样、均衡、有营养,还要选用适宜的制作方法,多采取清蒸、红烧等烹饪方法,少用油炸、油煎。
材料三:
15.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专家认为只要我们吃营养健康的午餐,学习成绩必然会飞速提升。
B.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偏爱吃油炸类食品以及西式快餐等。
C.“浓油赤酱”就是油重味浓,学生吃这一类食物不一定是健康的。
D.学生每日午餐应该保证营养均衡,食谱中包含豆制品和含钙食物。
16.以下诗句都是关于饮食的,哪个选项表现的诗人对农家生活的朴素情感和丰年待客的热情?( )(2分)
A.闭门懒吃花猪肉,烧笋烹泉过一冬。
B.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C.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D.采掇归来便堪煮,半铢盐酪不须添。
17.结合文本内容,请指出材料三中你认为不合适的三道菜品并简述理由。(3分)
18.有的同学说:“学校的午餐好吃是最重要的。”有的同学说:“学校午餐营养健康是第一位的。”请结合材料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理由至少写两条)(4分)
…………
参考答案
1.C 2.B 3.D 4.B
【解析】1.本题考查基础知识。
A.“着落”的“着”应读作“zhuó”,而不是“zháo”;
B.“樵瘁”应为“憔悴”;
D.“不求甚解”原指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在“读书要学会边读边思考,好文章,尤其要细细品味,不求甚解”这句话中,“不求甚解”与前文“细细品味”表意矛盾,使用错误;
故选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