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新七年级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卷(辽宁专用)-乐学教程网
2025-2026学年新七年级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卷(辽宁专用)
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3
限时特惠
20
付费资源
已售 733

2025-2026学年新七年级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卷(辽宁专用)

简介

2025-2026学年新七年级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卷(辽宁专用)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5-2026学年新七年级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卷
2025-2026学年新七年级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卷: 2025-2026学年新七年级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广东专用) 2025-2026学…

2025-2026学年新七年级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共17分)

1.(2分)下列词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娴熟(xián)    搅和(huo)    涔涔(cén)    精兵减政(jiǎn)

B.急遽(jù)    惊惶(huáng)    练习簿(bó)   青面獠牙(liáo)

C.鸿毛(hóng)    战壕(háo)   敦厚(dūn)    潸然泪下(shān)

D.迸射(bìng)    吞噬(shí)     汤匙(shi)    翻箱倒柜(dǎo)

2.(2分)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鲁滨逊在山坡上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_____的帐篷。

(2)总的来说,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_______的东西。

(3)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爬了上去。然而要在翅膀中间光滑的脊背上坐稳,也不是一件_____的事。

A.简单  安慰  轻易

B.简单  宽慰  轻易

C.简陋  安慰  轻易

D.简陋  宽慰  容易

3.(2分)“教室里安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听得见”与下列哪句修辞手法相同(   )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C.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D.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

4.(2分)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大致经历了甲骨文、小篆、金文、隶书、楷书等演变过程。

B.《书戴嵩画牛》选自《苏轼文集》。苏轼能诗善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就是他的一首七言绝句。

C.《吕氏春秋》,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D.《桥》《穷人》都是小说,这种体裁常常在简短而曲折的叙事中表现出作者深刻的洞察力和对社会人生的深切思考。

5.(3分)阅读《西游记》选段,回答问题。

这大圣直至丹房里面,寻访不遇,但见丹灶之旁,炉中有火。炉左右安放着五个葫芦,葫芦里都是炼就的金丹。大圣喜道:“此物乃仙家之至宝。老孙自了道以来,识破了内外相同之理,也要炼些丹济人,不期到家无暇。今日有缘,却又撞着此物,趁老子不在,等我吃他几丸尝新。”他就把那葫芦都倾出来,就都吃了,如吃炒豆相似。

问题:选段的情节是__________,表现了孙悟空__________性格特点。

6.名句默写。(6分)

(1)《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净沙·秋思》中的诗句“ 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连用九个名词,勾画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

(3)__________,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4)小新发现民宿前有一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葱绿的农田,还有两座青山送来一片青翠。暂住在此的他仿佛置身于《书湖阴先生壁》(其一)“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绘的美景中。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3分)

7.下面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A.首句写暮春之景,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B.第二句点题,借“五溪”的偏远传达出诗人为朋友的不幸而悲伤的感情。

C.后两句想象奇特,把明月人格化,看成友好的使者,希望明月将诗人的“愁心”带到夜郎。

D.这首诗情景交融,借自然之景的象征意义关怀跋山涉水、远走他乡的友人,希望他早日归来。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14分)

【甲】

《论语》(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乙】

管宁割席

管宁与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动)

【注释】①管宁、华歆:均为人名。②轩冕:卿大夫的车乘和礼服,这里指穿着礼服的人坐在马车上。

8.(3分)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宁读书如故       温故而知新

B.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

C.学而时习之      掷去之

D.有乘轩冕过门者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9.(5分)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3分)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

10.(2分)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见 地 有 片 金 管 挥 锄 与 瓦 石 不 异 华 捉 而 掷 去 之

11.(4分)乙文中的管宁和华歆是不是甲文中“有朋自远方来”中的“朋”?为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共36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8分)

抗生素滥用

材料一:

①天天6个月时被医院诊断得了咽炎,并接受庆大霉素雾化治疗,整个治疗过程中,天天哭得很厉害,但护士却说没事,哭得越厉害吸入效果越好。10个月时,天天出现了异常,被医院诊断为双耳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病因就是半岁时做的那次庆大霉素雾化治疗。

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徐建国近日直言:中国滥用抗生素的情况已到了不容忽视的阶段。

材料二:

中外抗生素使用情况对比表

项目 无处方购买抗生素 住院患者使用抗生素 人年均使用抗生素 使用抗生素致聋占聋哑儿童数 养殖业饲料中添加抗生素
中国 加拿大 中国 北欧 中国 美国 中国 发达国家 中国 欧盟
比例 79.4% 0.1% 80% 20% 138克 12.8克 34% 0.9% 46.1% 0

材料三:

①老余:抗生素治病效果好,只要有点头痛发热,我就会自己到药店买一些服用。

②花咖:现在的患者真怪,普遍喜好“三素一汤”,即抗生素、激素、维生素和打点滴。

③慕容:抗生素只能用于辅助治疗,但有些医生由于自身医疗水平和经济利益原因,把抗生素当成了“当家药”。

④良心人:尽管国家早就出台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但有些药店为了赚钱,只要你买,他就敢卖,完全不管病人服用抗生素后会不会有过敏反应。

⑤青衫浪子:我国抗生素的使用陷入了“需要用,不需要也用;超时、超量使用”的怪圈,长期这样下去,非常危险,它会使人体免疫力下降,使病菌产生耐药性。

材料四:

①欧盟自2006年1月起全面禁止在养殖业饲料中添加任何抗生素。从2008年开始,欧盟将每年的11月18日定为“欧洲抗生素宣传日”,旨在宣传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②抗生素在美国被严格界定为处方药,没有执业医师的处方,药店不能向公众出售,否则将承担高额罚款和民事甚至刑事责任。

③最近,英国出台新的规定,医生不得给咽喉痛、扁桃体发炎、感冒等患者开具抗生素类药品处方,而应建议其回家休息,否则将受处罚。

12.(3分)滥用抗生素主要有哪些危险?

13.(3分)写出你从材料二中得出的三条有意义的结论。

14.(2分)下列内容,陈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没有医生的处方在国外买不到抗生素类药物。

B.导致儿童聋哑的原因是没有合理使用抗生素。

C.我国抗生素滥用主要表现在超时、超量、不按需使用。

D.欧盟将2008年11月18日定为“欧洲抗生素宣传日”。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17分)

一芽春色

①出门取快递,经过楼后的小树林,偶尔会听到一两声鸟叫,仔细寻找,又不确切知道啁啾声来自哪里,但我知道,在我们未看见的地方,春天已经悄然来临。

②路边的一团柳树,前几天还枝条干枯,一副老态,不经意抬头,柳枝上趴满了可爱的“毛毛狗”,浅灰的衣衫,伸展的腰肢,像排列有序的合唱演员,正踏着和暖的韵脚,预演一场盛大的曲目。

③过不了几日,“毛毛狗”的腋窝里会钻出几株嫩芽,未经太多阳光沐浴的绿,远远看去,似一片嫩黄的雾气,所谓春色撩人,莫过于柳芽如新。

④少年时,家里穷,盼春来意味着有春芽可食。柳芽,便是一道营养有味的清欢。母亲的凉拌柳芽是一绝,鲜嫩爽口,草木含香。起初,我们并不知道,她将柳芽放入精盐反复清洗浸泡,用水焯熟,又是一番浸泡是何用意,只担心她把一枚枚小千纸鹤揉碎了,后来才知道少了诸多工序的柳芽,有点涩与苦,着实不算美味,而举箸尝尝母亲的小菜,色泽鲜丽不说,唇齿咬合的瞬间,春天的味道就喷出来,清爽解腻。母亲在我们大快朵颐之时,不忘说一些意味深长的话,自然是绿叶春鲜第一等,可你们不要只知道吃呀,要做一个如芽般干净的人,一生柔雅,一世清喜

⑤长大后,生活好了,大鱼大肉已然成了家常便饭,可每到春时,母亲还是提篮至塘边沟畔,寻为数不多的几棵柳,捋柳芽,而此时的做法,不复小时烦琐,焯水浸泡的时间缩短,苦涩的味道尤其重,母亲却说:“吃吧,我的高血压都降下来了。”当心心念念的儿时美味跟药效有了联结,咽下去的时候,不免让人心生感触,母亲不是在品尝春天的味道,而是疗愈自己这么多年日夜操劳渐渐衰老的身体。

⑥出于好奇,上网查了一下柳芽的吃法和功效,《帝京岁时记胜》中记载:“香椿芽拌面筋,嫩柳叶拌豆腐,乃寒食之佳品。”《本草纲目》里写道:“柳,性味苦寒,无毒,可治疗风虫牙痛、无名恶疮等几十种疾患。”一叶柳芽试春盘,烹得时令美馔,更神奇的是,嫩柳芽还是世间救命之良药,母亲寄希冀于它,多么朴实美好啊!又诗意,又有盼头,还有什么世间病痛是一芽春色不能医治的呢?

⑦春来风物,处处芳华。气温一寸一寸上升,寒意一寸一寸减退,嚣张的春风将万物从沉寂中唤醒,大地开始蔓延无限生机。不多久,“带露含烟处处垂,绽黄摇绿嫩参差。”

⑧“含”与“摇”,写得真带劲,既温婉又热烈,既娇羞又奔放,眼前有景道不得,只在脑海里闪,柳枝芽色青青,傍风而舞,柳条蒙络缠绕,参差披拂,青烟绿雾,如林们幻如梦似幻。

⑨接着,一剪燕来,满目春光柳影,再往后,是绝胜烟柳满皇都,江南江北和春住。人们走出家门,或放歌,或酒醉,也会跟着奔跑的溪水,明媚、清亮,大大方方地欢喜起来。

⑩想起姥姥门前的坪,没铺水泥和砖头,土地就是那么自然地赤裸着,一到春天,上面长出很多野菜和小草,有名字的,没名字的,肩并肩,背贴背。姥姥拿着圆月弯刀,提着篮子,快意挥洒,刀雨潇潇,她把能吃的野菜择出来,于是餐桌上有了荠菜饺子、婆婆丁卷春饼、蒜头做的咸菜。我在门前玩,看老母鸡“咯咯咯”地扑着翅膀飞过,草间的露珠落下来,土地潮润的味道,朝鼻翼涌。门口的大石头上,有嫩绿的青苔,我忍不住挖下一片,放在罐头瓶里跟小鱼一起养,看小鱼在绿色的水波里,畅快游走。记忆里的春天,犹如一杯香茗,余香悠远,回味无穷。

⑪很好听的歌《上春山》里唱道:“二月天杨柳醉春烟,三月三来山青草漫漫,最美是人间四月的天,一江春水绿如兰,春色闹人那不得眠。”春天是生长的季节,充满了希望和梦想,倾注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深情,要走出去才行。

⑫撷一芽春色,捻一缕鹅黄,拈一指花香,等你,在春天的路旁经过。

(文/王宏亮,有改动)

15.(3分)阅读选文,将下面表格相应内容补充完整。

春天景色 引发联想 赞美之词
柳枝摇曳,柳芽如新 ①______;柳芽可治病 要做一个如芽般干净的人
春来风物,处处芳华 ②______;唱山歌走进春天 ③______

16.(3分)选文第⑥段引用《帝京岁时记胜》和《本草纲目》里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17.(3分)请赏析选文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嚣张的春风将万物从沉寂中唤醒,大地开始蔓延无限生机。

18.(4分)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⑩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记忆里的春天,犹如一杯香茗,余香悠远,回味无穷。

19.(4分)请结合第④段中画直线的句子,谈谈你的感悟。

…………

参考答案

1. C

【解析】考查字音字形。

A.精兵减政——精兵简政;

B.练习簿(bó)——bù;

D.迸射(bìng)——bèng,吞噬(shí)——shì,汤匙(shi)——chí;

故选C。

2. D

【解析】考查词语运用。

第一空,“简陋”着重指简单粗陋,不具备应有的完备设施或条件,常用来形容房屋、帐篷等临时搭建的居住场所。“简单”主要突出不复杂、单纯的意思,用于描述帐篷时,“简陋”更能准确体现出鲁滨逊所搭帐篷在材质和构造上的粗糙、质朴,以及缺乏舒适性和精致性的特点,所以此处应填“简陋”。

…………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29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