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北京的春节》-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寒假自学讲义(统编版)-乐学教程网
第1课《北京的春节》-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寒假自学讲义(统编版)
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4
限时特惠
19
付费资源
已售 729

第1课《北京的春节》-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寒假自学讲义(统编版)

简介

第1课《北京的春节》-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寒假自学讲义(统编版)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寒假自学讲义(统编版)
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寒假自学讲义(统编版): 第1课《北京的春节》-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寒假自学讲义(统编版) …

 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寒假自学讲义

1课《北京的春节》

1.会写“醋、饺”等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热情、风筝”等20个词语。

2.读课文,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3.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找出课文详写和略写的部分,分析文章有详有略写法的作用。

4.阅读时,分清内容主次,学习抓住重点内容来写作的方法。

一、课文内容解读。

本篇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子们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二、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著述丰富,善于刻画市民阶层的生活和心理,同时也努力表现时代前进的步伐;文笔生动、幽默,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主要作品有《离婚》《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

三、相关资料。

春节: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融入了无限的留恋、回味和憧憬。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

杂拌儿:一种表示吉祥的象征物。汉族节日民俗之一。流行于北京地区,夏历春节,将一些表吉利的干果掺在一起放在一大盒内供食用,故称。老北京过大年时,家家户户守岁时必吃的小食品。一提“杂拌儿”年轻人不明白是什么样的食品,街市上没见过有卖的呀?旧京时的“杂拌儿”,其实是由花生、胶枣、栗子、桃脯、蜜枣等果品掺在一起拌和而成,宋代时已有内装细果的“果子盒”。

空竹:空竹,属于汉族民间传统玩具。典型的空竹有单轮和双轮之分,双轮的空竹形如腰鼓,以竹或木制成,两头为两只扁平状的圆轮,轮内空心,轮上挖有四五个小孔,孔内放置竹笛,两轮间有轴相连;单轮的空竹则形如陀螺,一侧有轮。因其轮内空心而有竹笛,故名“空竹”。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是中国民间宗教及岁时风俗,一般在春节、元宵节等节日举行。也是中国集市贸易形式之一,其形成与发展和地庙的宗教活动有关,在寺庙的节日或规定的日期举行,多设在庙内及其附近,进行祭神、娱乐和购物等活动。庙会流行于全国广大地区。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到了腊七腊八,就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能把耐寒的寒鸦冻死。相传只要在这天早晨喝了腊八粥,就会一冬天不冻手脚。

一、初读课文突破字词。

1.本文共有________个自然段。

2.默读两遍,朗读三遍,读通、读顺课文。

3.给加点的字注音。

翡翠(    )    初旬(    )    骡马(    )    蜜饯(    )

正月(    )    娴熟(    )    榛子(    )    掺和(    )

4.看拼音写词语。

rè  qínɡ    zì   ào    jiǎo  zi    biān pào

zhǎ   yǎn   tōnɡ xiāo   jiàn duàn   jié  rán

rán  fànɡ   xiǎo  fàn    bǐ   cǐ    hè  nián

5.在课文中圈出下列词语,并根据意思在括号里写出对应的词语。

形容节日热闹:万象更新  灯火通宵  日夜不绝  截然不同  悬灯结彩  各式各样  分外热闹

京味儿语言:腊七腊八  冻死寒鸦  零七八碎儿  杂拌儿  玩意儿  擦黑儿  摆摊儿  闲在

(1)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

(2)清闲自在。(        )

(3)形容两种事物没有一点儿共同之处。(        )

(4)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

二、再读课文理解句段。

1.“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句话运用了(    )句式。

A.比喻        B.排比        C.夸张

2.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_____就开始了。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_____和泡_____。腊月二十三过_____,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_____”。除夕真热闹:要做年菜、穿新衣、贴_______、放_____、吃团圆饭,祭祖,除夕夜还要_____。正月初一,男人们在午前外出_____,女人们在家中_____。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吃元宵(汤圆)。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3.想想课文《北京的春节》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老北京过春节的,哪几天写的详细,哪几天写的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有详有略写法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老舍先生《北京的春节》一文,请你简要概括老北京过年的习俗。

时间 习俗活动
腊月初八  
   
  过小年,放鞭炮,祭灶王
   
   
   
正月初六 铺户开张,还可以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三、三读课文精彩片段体会感悟。

北京的春节(片段)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顾及。到了初五初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多数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黎明到清早,全城鞭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1.片段的第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摘录文中的句子回答。

2.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说“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表现在哪里?找出相关的语句,写下来。

4.第3自然段写了哪些人,他们都在做什么?

5.第二段写了除夕和正月初一的热闹光景,在整篇文章中是属于详写还是略写,这种写作手法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

参考答案

一、初读课文突破字词。

1.14

3.fěi  xún  luó  jiàn  zhēng  xián  zhēn  chān

4.热情  自傲  饺子  鞭炮  眨眼  通宵  间断  截然  燃放  小贩  彼此  贺年

5.(1)万象更新  (2)闲在  (3)截然不同  (4)悬灯结彩

…………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78 分享